活動回顧|「數碼素養教育工作者證書課程」圓滿結束
「 FiNet 世代計劃FiNet Mind Programme 」:於2023-2024年為22間中學提供服務,培養青少年的「未來技能」發展,鞏固他們的網絡素養及建構正確的理財觀念提供 2313位學生,46教師。另外亦發佈15篇有關網絡健康及理財健康的教育文章,瀏覽人數為約55,000。
科技的進步令人工智能(AI)的應用日漸普及,青協與時並進,於2021年 推出「Project MAIL媒體及人工智能素養拓展計劃」,為全港35間學校的 初中生提供媒體及人工智能素養教育課程,提升青少年對於應用人工智能 的知識、技能以及價值觀,培養他們成為才德兼備的數碼公民,計畫服務超過人次44,913位學生,836位教師以及1115位公眾人士。
2022年優質教育基金推出「我的行動承諾」(加強版)撥款計劃,其中一 個核心目標是強化媒體和資訊素養教育,提升學生辨別資訊真偽,建立慎 思明辨的能力。青協積極回應青少年及校方需求,推出「青協媒體素養校 本計劃」,按校本需要設計一站式學生資訊素養教育服務,為學生提供媒體 素養教育課程及媒體創作體驗,並支援家長和教師培訓,促進青少年、家 長及教師建立數碼健康生活。
青協未來將繼續與教育
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化,新媒體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衝擊,青少年亦萌生不 少新媒體使用的支援需要。青協於2016年推出「Be NetWise新媒體素養教 育計劃」,在20間本地中學推行計劃,為初中學生、家長及教師提供素養 教育,培養學生成為具操守的網絡使用者。計劃效果顯著,服務近2萬位學 生、1,000位家長及400位教師。青協觀察到數碼使用低齡化,關注小學生的資訊素養需要,於2018年推行 「Project NET新媒體素養提升計劃」,為中小學生及其教師、家長和學校提 供素養教育,裝備學生成為具智慧的網絡公民。計劃服務超過21,000位小學生、16,800位中學生、600位家長及700位教師,在教育界引起廣泛關注。
香港青年協會(青協)一直緊貼青年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務。自2002年起 研究青少年上網趨勢,留意到網絡沉迷有年輕化的現象。有見及此,青協 於2006年成立沉溺上網支援中心,為全港中小學有潛在沉迷上網問題的小 五至中三生提供支援服務,教育青少年善用互聯網,以及設計了本地「青 少年沉迷上網」甄別工具及《「智Net生活」教育資源套》,推廣青少年健 康上網習慣。
2009年,網絡教育服務獲得全面推廣,推行「做個智NET的」全港性互 聯網教育活動,於香港18區進行健康網絡教育,並鼓勵老師、家長一同參 與,加強學生學習正面網絡文化的氛圍。
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「數碼素養教育工作者證書課程」已於2024年6月底圓滿舉行。課程為期三日,合共六節,
旨在提升教育工作者於數碼時代下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,並加強他們對青少年常見數碼議題的認識與回應技巧。
課程內容涵蓋多個實用而前瞻的主題,包括如何善用人工智能技術及工具、掌握於課堂中的應用方法與實務操作技巧,
同時深入探討了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議題,例如網絡與遊戲成癮、數碼社交行為及網絡欺凌等現象,
期望參加者能從多角度理解數碼行為對青年成長的影響。
是次課程特別邀請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講者進行分享與交流,包括香港青年協會單位主任趙樂盈小姐、
香港教育大學人工智能及數碼能力教育中心江紹祥教授、AI初創公司Dot.ai行政總裁楊廣澤先生,以及臨床心理學家梁重皿博士。
講者們結合實務經驗與最新研究成果,為參加者帶來豐富而具啟發性的學習體驗。
經過三日密集學習與參與,最終共有61位學員成功完成所有課程要求,正式成為合資格的「數碼素養教育工作者」。
「數碼素養教育工作者」名單(排名不分先後):
小學教材套
中學教材套
世代計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