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,Threads作為2024年最受矚目的社交平台,正在重塑現代人的交友模式。這個由Meta推出的平台,以其獨特的互動方式和開放式的社群特性,為網上交友帶來新的可能性,同時也衍生出新的社交文化現象。 Threads平台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去中心化的社交模式。不同於傳統社交媒體的封閉朋友圈,Threads提供更開放的對話空間,使用者可以輕易地加入各種話題討論,並透過回覆串建立連結。平台特有的「轉發」和「引用」功能,更讓有趣的對話能夠快速傳播,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。 在Threads上,交友模式呈現出新的面貌。「如果…即沉」、創意自介、話題接龍等互動形式,都成為認識新朋友的契機。平台的演算法傾向推送互動率高的內容,這使得有趣的對話更容易獲得關注,也讓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相遇。然而,正是這種開放和快速傳播的特性,也為使用者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憂。 在身份驗證方面,Threads雖然與Instagram帳號連結,提供了初步的身份確認,但仍需要使用者保持警惕。建議在深入交流前,先查證對方的社交足跡,包括檢視發文歷史、互動模式和共同關注者。特別要留意那些突然熱絡搭訕,或是帳號行為模式異常的用戶。 平台安全意識的建立至關重要。Threads提供多項隱私設定功能,使用者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工具,包括設置誰可以回覆你的貼文、誰可以提及你,以及如何管理封鎖清單等。同時,切記保持交流在平台範圍內,直到建立足夠的信任基礎。 當考慮進行線下見面時,更要格外謹慎。即使已經在Threads上建立了良好的互動,實體見面仍然需要做足安全準備。選擇人多的公共場所、預先告知親友、保持位置分享等基本措施都不可少。第一次見面建議以簡短的咖啡約會為主,避免規劃過於私密或時間過長的活動。 值得注意的是,Thread的即時性和開放性雖然促進了社交連結,但也可能帶來過度分享的風險。在分享個人經歷和觀點時,應該謹慎考慮資訊的敏感度,避免過度暴露個人隱私。同時,也要留意平台上流傳的各種社交詐騙手法,提高警覺性。 網上交友平台的演進為現代人帶來更多結識良緣的機會,但安全永遠是不可忽視的關鍵。透過了解平台特性、建立安全意識、謹慎互動,我們才能在享受社交樂趣的同時,確保自身安全。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健康、安全的網上交友環境。 #Thread社群文化 #網路交友安全 #社交媒體 #網上交友 #安全意識 #媒體素養
近日多位市民收到聲稱來自集運或物流公司的短訊,指貨物出現異常狀態。這些短訊附有連結,點擊後會自動轉到偽冒網站,要求輸入個人資料及信用卡號碼。許多受害人因發送短訊(SMS)的號碼與平日使用的集運公司號碼相同,便信以為真,填寫資料後遭騙徒盜用信用卡。 這其實是最新的「偽基站」詐欺手法!騙徒透過非法無線電干擾器(即「偽基站」),攔截官方集運短訊內容,假冒集運公司傳送詐欺訊息,而短訊內的連結往往是釣魚網站。 要提防「偽基站」騙案,你可以採取以下防範措施: 警惕以#字開頭的短訊 騙徒不僅攔截物流公司的短訊號碼,還會使用以#字開頭的號碼混淆視聽,使市民誤以為發訊人是官方公司。一般情況下,正常發訊者會顯示電話號碼,而非特殊符號如#號。 核實自己的購物狀況 檢查自己最近是否有網購或使用物流服務。若無相關活動,應提高警覺;即使有使用集運服務,也應仔細檢視訊息內容,留意該公司平常是否會發送含連結的訊息,避免輕易點擊可疑連結。 留意手機接收訊號變化 若手機短時間內接收訊號突然變為2G,此期間接收的短訊需格外謹慎,因為騙徒常利用此情況,透過非法無線電干擾器發送釣魚訊息。 定期了解最新防騙資訊 警方會定期分享常見科技騙案,市民應透過可靠網站或官方新聞渠道獲取相關資訊,提高警覺性,降低被騙風險。 隨著科技發展,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且日益精密。作為市民,我們必須持續提升媒體素養和防騙意識,學會辨別可疑訊息的特徵。保持警惕、定期了解最新騙術資訊,並時刻保護個人資料安全,才能有效防範各類詐騙陷阱。切記,任何要求急切提供個人或財務資料的訊息,都值得我們三思而行。 #媒體素養 #偽基站 #網絡騙案 #資訊素養 #媒體素養教育網 #虛假資訊 #網絡詐欺
因為網上演算法的流行,我們會不斷接收過去曾經追蹤或互動過的內容,逐漸形成「過濾氣泡」及「網絡同溫層」,難以看到與自己興趣不符或觀點不合的資訊。雖然留在網絡同溫層中比較舒適自在,卻容易令自己的視野和思維受到局限。以下幾個簡單提醒,有助大家打破網絡同溫層,建立多元觀點。 1️⃣ 敢於關注不同聲音 🔊 同溫層一起「圍爐」固然溫暖,仍可試試走出舒適圈,關注一些立場與你不同的人或媒體。即使你未必同意他們的看法,但這樣做有助理解多元觀點和論據,讓你在不同議題上作出更全面客觀的判斷。 2️⃣ 擴闊興趣和探索主題📚 打破同溫層的另一個方法,就是擴闊你的興趣層面。如果你平時只關注科技消息,不妨主動探索藝術、文學或歷史類的主題,透過發掘不同領域的知識,有助豐富你的世界觀。 3️⃣ 選擇多元資訊來源 📰 依賴單一資訊來源很容易陷入偏見。作為精明的網上使用者,你可以嘗試從多個不同來源獲取資訊,例如不同的新聞網站、專業期刊或評論媒體,以獲得更全面和準確的訊息。無論這些資訊平台的角度和你的價值觀是否相近,都要理性分析其依據和可信性。 4️⃣ 減少演算法影響 👣 雖然在網絡世界難以避免演算法的介入,你仍可盡量主導接收資訊的模式。例如你可以主動搜尋不同主題的資訊,避免完全依賴演算法的推薦。你亦可以使用無痕模式搜索資料、小心管理網絡足跡、定期清除網站cookies和瀏覽記錄,別輕易在網上公開年齡喜好等個人資料。 .+..+.+..+.+..+.+..+.+..+. 由香港賽馬會「FiNet世代計劃」資助 #網絡同溫層 #EchoChamber #多元思維 #擴闊視野 #數碼健康 #DigitalWellness # FiNet #FiNetMindProgramme #香港賽馬會 #HongKongJockeyClub #HKJC #好治癒 #WholeWellness #HKFYG #青協
每日在網絡流傳的資訊數以億計,當中不乏許多未經證實的假消息,甚至是傷害別人的謠言,部分更有機會造成社會恐慌。 以下揭開幾個常見的網絡虛假資訊的模式,讓大家學會辨別真偽。 1️⃣ 捏造新聞,虛假標題 網上內容農場會製造虛假的新聞內容,配以失實誇張的新聞標題吸引網民瀏覽,例如說「某位知名藝人突然暴斃身亡!」。因此,在轉發網上資訊前,大家必須透過可靠的媒體或官方網站查證消息的真偽,以免成為傳播謠言的幫兇! 2️⃣ 斷章取義,擾亂邏輯 虛假資訊往往漠視前文後理,反映不完整的事實,意圖誤導接收者對事件的觀感。例如引述「我絕不同意社會福利措施繼續被濫用下去」,被內容農場修改成「我絕不同意社會福利措施繼續下去」,扭曲了講者原本的意思。我們應該謹慎接收資訊,以避免被片面之詞誤導。 3️⃣操縱圖像,吸引眼球 AI生成技術發展一日千里,網上圖像或影片可以被故意修改,例如將名人換臉及配上不實對白。即使影像本身屬實,但因角度問題與標題,容易引起誤會,以致「有圖有真相」這說法已不適用。因此,在看到令人譁然的圖片時,應嘗試尋找原始來源,或使用圖片反向搜尋工具來驗證真偽。️ . 在資訊泛濫的時代,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分辨資訊真偽,為維護數碼世界的健康出一分力! 資料來源:《數碼世界生存指南》(2023),香港青年協會出版 .+..+.+..+.+..+.+..+.+..+. 由香港賽馬會「FiNet世代計劃」資助 #網絡謠言 #資訊素養 #假新聞 #DigitalWellness # FiNet #FiNetMindProgramme #香港賽馬會 #HongKongJockeyClub #HKJC #好習慣